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2676
  • 0
  • 分享到

北大刘俏: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所需投资体量达百万亿级

2023-4-18 10:39

来源: CECC碳中和

“碳风险”在中国A股市场定价体系中已有体现


碳中和的推进不仅仅是“有为政府”的问题,也是“有效市场”的问题。金融市场的价格具有引领性,能够捕捉和感知社会变化中的风险,并反映到定价中。最近我们结合中国A股市场的分析发现,自2020年9月之后,也就是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后,碳风险已经进入到中国A股市场的定价体系。碳排放量比较大的企业预期收益率可能会低一些,换句话说它的融资成本会高一些,整体市值会低一些。这说明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推进,随着大量举措的出台,随着对气候风险和碳风险方面信息披露程度的提升,碳风险开始反映在投资者的投资逻辑和定价逻辑之中。

展望未来,我认为两个潜在的影响。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看,如何正确地量度标的物(不论是上市公司亦或是资产)的碳风险暴露程度,如何把碳作为定价因子纳入到投资组合的决策里,都对未来的投资者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是需要找到合理的碳定价。碳风险被纳入定价体系后,可以倒推出中国目前的碳价格,再通过动态追踪,进一步评估出未来的碳价格。比如我们发现,现在重碳的企业或者行业的市值要低一些,是因为碳因子已经被反映到定价中,通过上市公司的市值变化即可以测算出整体碳排放权的价格。

资本市场提供了在碳交易体系之外的相对独立的碳价格评估机制,意义十分重大。现在我国在单一市场里仍缺乏对真实碳排放价格的比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全国碳市场中1吨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价格在50-60元人民币之间。而我们的测算发现,如果利用A股市场股票价格的变化倒推碳价格,全国平均的碳价大概为165元/吨。此外,基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不同行业和区域的平均碳价水平也不太一样。

这些工作对于我们未来更加准确地测度出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碳价格,并相应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发展资本市场、利用金融作为一个工具来推进碳中和的实现的一个重要角度。

(作者 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本文根据光华思想力夏季论坛内容整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