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提醒,
能源转型是做加法,而非做减法。要构建韧性能源体系,让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协调互补,先立后破,保证当前和长远的能源安全。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能源转型要做到“先立”,且应有“三立”。“第一要立电源,加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第二要立储能,拥有一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统,才有可能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储能在此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要立电网,中国要有强大的电网,既要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问题,又要能实现省际互通互济。如果能通过更灵活、更及时的跨地区调电输电,把现有资产存量调动起来,中国是有可能不用再建新的火电电源的。”
针对电网规划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尤其需要加快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的大电网、灵活柔性智能主动的配电网,推动网源荷储协同发展,实现清洁能源的广域高效配置与就近消纳,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规划建设大范围高效配置的大电网,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二是持续优化区域骨干电网网架;三是不断完善省级电网主网架。”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