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时任
湖北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马哲军、副校长陶良虎在当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在湖北建立
碳交易市场。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湖北省政府高层的重视。2011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全国7地开展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湖北位列其中。随即,湖北迅速制定了全国首个“碳盘查”标准。湖北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热潮逐步推开。2013年2月,《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2014年,湖北碳交中心鸣锣开市。
“应该说湖北当时的条件不太突出,但是湖北的产业结构跟中国的产业结构是比较相似的,因此就争取到了试点的机会。”朱国辉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虽然湖北试点交易并非全国第一个启动,但当年我们的交易额就做到了第一名,并且一直占据这个位置。”
试点初期,湖北针对年综合耗能6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碳排放盘查情况,将138家工业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涉及电力、
钢铁、
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截至目前,湖北已将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共计339家纳入企业,覆盖了钢铁、水泥等16个行业,配额总量达1.82亿吨。
湖北鸣锣开市后一年时间,不论总交易量还是日交易额,长期占全国半壁江山,是全国最活跃的
碳市场。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湖北试点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占到全国的49.55%。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