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4144
  • 0
  • 分享到

将二氧化碳“扣”在海底“巨碗”下

2023-7-3 15:51

来源: 科技日报

贯通二氧化碳的“回家”通道


  在恩平15-1平台的尾部甲板,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的封存模块静置于此。这是一个重约750吨的大装置,分子筛、冷却器、压缩机,以及层层叠叠的各路管道,在有限的空间里有序排布。

  “技术团队研制了首套复合材料二氧化碳分子筛脱水橇、适用于海洋高湿高盐环境的首套超临界大分子压缩机、用于防止二氧化碳腐蚀的低密度固井水泥浆……”谈起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的工程技术创新,米立军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为了将二氧化碳安全长效地回注、封存,科研团队攻克了诸多难题。

  首先是超远距离回注井的“贯通”。二氧化碳的目的地——海底“巨碗”在海床下800米,但距离平台却有3公里远,水垂比大。这意味着,每向下增加1米的深度,水平方向就要前进3米以上。与此同时,途经区域地层又很“软”,“娇气”得像豆腐块一样,容易破裂,无法为钻具提供有效支撑。钻具在地层中掘进,完全“水土不服”。

  为此,项目工程从常规钻井的三分段优化为四分段,采用4种不同尺寸的钻头,缩短每段管柱前进的距离。同时,还创新采用低温流变性稳定钻井液,有效支撑井壁、润滑井眼,让钻进之路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抵抗二氧化碳的“腐蚀”是回注井必须攻克的难题。当二氧化碳遇水,会产生碳酸,对回注“通道”的钢材和水泥产生严重腐蚀。“通道”一旦受到破坏,就有泄漏二氧化碳的风险。

  “技术团队在室内开展实验研究,发现在管材中加入微量元素铬(Cr),管材的防腐能力可得到很大提升,而且防腐固井水泥浆的成功研制,能很好防止二氧化碳的腐蚀。”米立军告诉记者,这些技术成果确保回注井在长达几十年的注入期内拥有“金刚不坏之身”。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标签: 碳捕集利用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