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3829
  • 0
  • 分享到

对于履约企业清楚准确核算碳数据是应该要做好的必修课

2023-7-18 09:18

来源: 财联社 作者: 郭松峤 研究员董巍

如何整体看待过去两年全国碳市场的进展和现状?


王元丰:过去两年全国碳市场发展总体平稳有序,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碳交易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全国碳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下,在气候变化日趋显著的背景下,需要抓紧改进完善。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覆盖行业单一,尽快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将水泥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民航、造纸等行业纳入,同时,启动自愿碳减排交易(CCER),这些都是深化和完善碳交易的重要举措,需要在过去两年实践的基础上加快步伐;此外,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量较低、碳价格不高,怎样改进碳配额机制、怎样更好地开展企业履约,发挥碳定价在促进节能降碳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大力加强。

另外,全国碳市场交易主体单一,如何让碳市场发挥金融属性,把一些地方已经探索的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在全国碳市场中推出,也是特别需要开展研究的工作。有金融方面的专家讲过,金融在市场定价、风险控制和跨期、跨域管理方面有很多的经验,让金融在碳交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是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财联社: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不够活跃,碳价也和欧洲有很大差距。中国碳市场的碳价约为60元/吨,欧盟的碳价约为100欧元/吨。如何看待中国碳价与欧盟碳价的差距?

王元丰:对于中国全国碳市场碳价格的问题应该辩证看待。一方面要承认,中国经济的目前发展阶段,让中国企业支付与欧盟相同水平的碳价格是不现实的。中国碳市场发展时间短,仅仅两年多,欧盟碳价达到今天的水平是从2005年开始,经历近18年的历程,不断进行机制调整,在近几年才达到现在较高的价格。不过即使是欧盟的碳价水平,按照世界银行的相关评估报告,要实现《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温升不超过1.5度的目标,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碳价格高低都是相对的。

另一方面,还要正视中国全国碳市场存在的不足。就是要改进配额分配机制,使控排企业能感受到碳价格的传导作用,在生产中能够真正将二氧化碳作为生产要素来考虑,不断通过多种路径节能降碳,减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要看到随着欧盟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七国集团(G7)准备开展气候俱乐部,以及关于全球统一碳定价的讨论,如中国碳市场碳价格一直较低也会使中国企业产品出口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市场面临阻碍。所以,如何跟踪国际碳定价的动态,合理调整我国碳市场的碳价,使我国企业更容易进入碳排放治理规则变化的欧美市场,是特别需要研究的问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