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共有超17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ESG报告,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30%。而主动披露自身碳数据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500多家。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王元丰:这些数据说明中国企业对于ESG这个越来越成为企业治理的新准则,重视还不够、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还需要提高。
从今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的两个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ISDS)《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S2),还有欧盟颁布的于今年开始生效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这两个ESG相关国际标准都是强制性的。强制性ESG标准表明一个理念,就是企业经营未来不能仅考虑财务绩效,还要重视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不仅仅是像过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些
公益就可以的,也不是写相关报告时定性地说明下就能够完成的。
因此,我国企业对ESG工作的认识要提高,要高度重视这种企业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上述ESG国际标准对中国企业到欧美上市融资,与欧美企业开展贸易,到欧美设厂,发行债券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
香港证劵交易所已经决定采用ISSB的ESG标准,这将影响到中国内地到香港上市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中国企业ESG披露与评价的国家标准,这意味着中国企业ESG也会朝着强制性披露的方向发展。最为关键的是ESG与绿色
金融紧密联系,企业如果不能获得ESG较高的评价,未来难以获得绿色金融的支持。
所以,中国企业要从上市企业开始,尽快扩大企业ESG披露的数量,而且,不仅仅是讲ESG故事,让ESG理念指导企业整个生产全过程,真正把ESG工作做好,让企业向绿色
低碳方向转型。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