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燃气电站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巨额投资成本一度成为该项目顺利进展的“拦路虎”。对此,中国银行作为全球牵头协调银行,成功筹组由多家跨国银行和多边机构组成的国际银团,设计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融资结构,为项目落地提供重要资金保障。
这只是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融资实践的一个缩影。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
金融机构为绿色项目积极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产品创新,撬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
低碳领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此过程中,中国积极搭建绿色金融发展平台,出资或参与出资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丝路基金等一系列资金机制,加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的资金支持;同时,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题,发起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建立“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发布“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积极构筑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此外,共同发布和倡导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也为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可自愿参加和实施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
“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不断深化绿色金融合作,持续推动对外投资绿色化进程,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张玉军总结道。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