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
碳排放、碳资产管理不同于企业以往的
能源管理业务,碳排放数据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且还涉及交易、财务等内容,协调各部门各要素的难度较大,内部制度和工作机制存在诸多梗阻。此次
四川省发布《方案》正是为解决上述薄弱环节。
据悉,“一企一策”旨在对标
碳市场政策规范和技术指南,推动重点排放单位全面准确地诊断分析自身在碳排放、碳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基础及问题短板,从工程技术、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培训教育等方面提出差异化适配措施,梯次有序提升应对碳市场的能力。
“开展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希望达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让企业将碳市场工作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诊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差异化采取适配措施,提升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陈尧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通过打通碳排放、碳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梗阻,提升企业参与碳市场的能力,更加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控制和降
低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成本。”
在向柳看来,碳市场能力提升“一企一策”意义重大,一是更多从企业视角,认识、把握和推动碳市场能力提升,让碳排放、碳资产管理从政策要求变成企业的具体实践。二是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碳市场能力差异,实现差异化定制碳市场能力提升综合解决方案,补齐短板。
威立雅能源管理(
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治文对《中国能源报》记者坦言,企业碳资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有待拓展,碳资产市场化运作理念有待加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碳市场能力提升方案针对性更强,更便于企业接受并表现出较高的意愿去实施,让企业深刻体会到“一企一策”工作方案“有用、实用、管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汪鹏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公布的多个处罚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企业数据造假,甚至根本不履约的现象仍然存在,但国家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今年企业清缴碳排放配额日期将近,尤其今夏高温导致电力供应紧平衡,四川火电机组高负荷运行,此时提出‘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其实也是在做一个数据摸底。”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