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光伏、风电产能、产品和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尽管现在美国等国家开始力主打造本土
供应链,但中国相关企业仍可以发挥优势,在全球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世界要控制温度升高、实现碳中和,离不开中国的光伏、风电。中国企业要坦坦荡荡地走向世界,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合作,联手推进零碳发展。
欧盟以及一些国家对中国产品提出了更高的碳足迹要求,设置一些绿色门槛。这看似是在给中国产品设置关卡、提高门槛,实际上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工作没做到位导致的,不是它们的标准太高,而是我们自己忽略了制定标准的重要性。
比如,中国的光伏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但为何没有制定出自己的一套标准规范,并对外输出到其他国家呢?再比如,中国的可再生
能源发电占比已经较高了,有关绿电交易、
碳市场、绿证等一系列政策为何迟迟没有更新完善?
因此,当务之急是中国的产业界要做好自己的事,制定好自己的标准规范、做好自主研发和创新,不用太担心其他国家的政策变化。做好基础工作之后,其他国家的所谓门槛就不是问题了。
欧盟将能源转型和经济发展紧密挂钩,着力通过能源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增长。美国、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明确不晚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目标是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不必操之过急,因为零碳能源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以净零碳目标的时间节点确立倒逼机制,发挥我们的优势,突破化石能源垄断供给的思维定式,迈开步子,走向净零碳。
能源转型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要坚定信心,看准大势,顺势而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