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也面临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胡建信介绍,准确掌握受控物质的来源和排放,不仅是履约成效评估的需要,也是准确认识气候变化和臭氧层耗损的需要,是制定今后国际公约目标的需要。但当前,全球依然面临科学上无法解释的受控物质来源问题。比如,2022年科学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禁止四氯化碳使用之后,每年依然有超过两万吨四氯化
碳排放来源不明确。
过去5年,我国组织了针对履约成效评估的相关重点研发项目,其最重要的目的是研究监测技术、模型反演技术和三氟甲烷(HFC-23)资源利用技术。基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生态环境部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背景监测站,构建了模型反演技术,部分科研院校也先后建立了研究中心,构建了高精度实时在线监测技术,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监测和模型研究能力。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