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的资料众多,这里的介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决策的参考。
可控核聚变的主流技术主要有2种:磁约束核聚变(MFC)和惯性约束核聚变(IFC)。
世界上核聚变相关研究计划较多,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美国悬浮偶极子试验装置(LDX)、美国Z-IFE装置、美国Lawrenceville Plasma Physics研究项目、美国FRX-L研究项目、加拿大通用聚变、欧洲高功率激光能源研究(HiPER)计划和德国Wendelstein7-X等。
中国2007年正式加入ITER计划,同时在大力推动国内的核聚变科学技术研究。
我国圆满完成了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概念设计,已开展工程设计。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HL-2A)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等大科学装置先后建成,HL-2A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放电、高约束模式运行。2017年7月,EAST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101.2秒的高约束运行,再次创造了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新的世界纪录。
2023年8月,在位于
四川省
成都市的中国环流器聚变工程实验堆上,我国成功实现了超过100秒的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120兆瓦的融合功率输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超过100秒的稳态核聚变反应,也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核聚变实验成果。
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拿到运行许可证
2023年6月7日,国家核安全局给中科院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发放运行许可证,表明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能技术之一,更是拥有下一代核能技术。
国际上在建的核电项目以三代核电为主;四代核电主要有钠冷快堆、铅冷快堆、气冷快堆、超临界水堆、熔盐堆等6种。因安全性高,废料量少,抗扩散能力强,经济效益好,钍基熔盐堆被视为一种新兴的高温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