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之间的关系,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将生态文明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能力。作为一个
碳排放大国,我国产业结构完整丰富、经济体量庞大,实现全面减排和绿色转型必然涵盖多个行业和领域作,“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理性的指导原则,以国家战略引领、社会共识为基础,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可行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计划。制度作为一系列规则和约束,能够引导和塑造人们的行为,影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运行。特别是在生态治理领域,良好的制度体系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推动市场参与者更好地进行碳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形成社会共识和约束,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生态治理,从而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建设全方位的“双碳”监测体系,谨慎形成碳排放数据计算区间。应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数据统计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监测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实现全面掌握碳排放情况,为政策制定和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以便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超时空负外部性,在经济增长与碳中和目标之间寻求平衡。第二,强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更为严格的减排政策和法规,并确保其执行力度。应加大对减排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强对违规排放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法治环境。第三,提高绿色
金融的支持力度。应引导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和融资支持力度,通过发展绿色债券市场、设立绿色基金等方式,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为
低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第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碳减排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应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推动制定更加严格和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并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共赢。
【本文作者为 赵建军,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 海,
辽宁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责编:董惠敏/美编:王嘉骐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