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财新智库《中国ESG发展白皮书》[3]指出,由于缺乏覆盖中国所有公司的强制性、标准化的企业ESG信息披露规则,ESG信息过去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可比的披露报告中,"定性描述多,定量指标少,正面报告多,负面问题少"。未经审计和不可比的、甚至难以获得的数据降低了投资者做出ESG相应决策时的信心。
缺乏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导:市场上现有的技术研究和指导主要集中于银行业的应用,而在投资领域则存在一定差距。投资者在利用行业一致的方法来分析投资组合的ESG风险和绩效、对ESG投资机会进行分类、以及识别潜在的绿色产品方面面临困难。
缺乏专业技能:根据汇丰银行《2021年可持续
金融与投资调查》,43%的中国机构投资者表示,专业人才和合格员工的短缺是阻碍他们加大可持续投资力度的主要原因。与
香港(27%)或新加坡(41%)相比,这个问题在中国内地更为严重[4]。尽管这种挑战不会阻止中国投资者在投资中考虑ESG,但该问题可能会降低投资者积极性或延缓其进展。
缺乏明确的尽责管理监管指导: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企业不习惯让机构投资者参与或影响其治理、管理方法和业务运营。尤其是主权财富基金,他们的尽责管理活动可能会被企业视为政府干预。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投资者可能不会觉得他们的尽责管理活动有效或受到欢迎。
政策建议
尽管中国的可持续投资监管环境一直在发展,但与其他市场的领先监管实践相比仍存在差距。根据受访者的反馈,本节列出了支持和激励中国资产所有者采用可持续绿色投资实践、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