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广东考察期间来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语重心长地交代:“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近年来,各地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树林保护模式,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道理所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对把握好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作出深刻阐述,指出“自然恢复的局限和极限,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留下了积极作为的广阔天地”,强调“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彼此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治理生态环境,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如何针对各类型生态保护修复单元,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总书记强调,“要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总书记强调,“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总书记强调,“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和城市群,要积极探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