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2021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透明度》,企业主动披露的碳信息内容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碳信息没有经过独立第三方来进行审计,其披露的信息实用性低、可信度存疑。
根据国内
金融信息及软件服务平台万得(Wind)数据库(以下简称Wind)收集的信息,截至 2022 年年底,披露
碳排放总量的 A 股上市公司不到 400 家。除了监管较严的金融行业披露之外,而其他监管不太严格的行业自主披露的表现都不太理想。
“从整体来看,普遍存在自主披露率较低、自主披露个数较少的现象,上市公司对碳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动性,在信息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公开渠道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权,披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甚至有些公司在年报或环境报告中对于碳信息的披露从未更新”。Wind显示。
“虽然,我国正不断加强气候治理的力度和深度,但碳排放管理体系仍不够完善,与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国内企业还没有感受到来自法律、市场、社会等方面的足够压力和激励,因此,对减排目标的重视程度有限。”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ESG中心主任施涵博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与企业交流研讨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在碳核算和碳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比较欠缺。” 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创始人、主任马军指出。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