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4988
  • 0
  • 分享到

欧盟碳关税已经开始成为影响进出口的关键因素之一 欧盟碳关税的长期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3-11-21 11:09

来源: 能源新媒 作者: 魏旭东

欧盟碳关税制度的来源及内涵


气候变化与贸易的交互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的话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北欧国家如芬兰、挪威、丹麦等开始征收碳税。其后,欧盟更是建立了专门的排放交易体系(EUEmissionsTradingSystem)严格控件碳排放量。但在经历了前几个阶段的监管期后,欧盟逐渐意识到如果仅在欧盟范围严格实施碳排放监管措施,将会增加欧洲企业碳排放成本,对碳密集型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利影响,促使企业从欧盟转移到其他气候管理法规相对宽松的地区,或通过进口替代本地生产,从而导致欧盟以外地区的碳排放量增加,即所谓的“碳泄漏”(carbonleakage)问题。

为了减少碳税对能源密集行业和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欧洲国家也设置了碳税减免条款。如欧盟分配给部分碳密集型产业的免费碳排放配额,以及对部分行业进行税收减免等。此外,欧盟2021年提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开始酝酿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2023年4月18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法规(CBAM,简称“碳关税”),该机制是指某些商品在生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未来当这些商品进入欧盟境内时,需要额外向欧盟支付一笔与商品制造过程中释放温室气体数量相当的款项。2023年5月16日,该法案已经正式生效,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过渡期将截至2025年12月31日。过渡期内,进口产品无需缴纳碳关税,但需上报碳排放量。过渡期结束后,进口产品开始缴纳碳关税,每吨碳排放价格与欧盟碳市场配额价格挂钩。

当前,碳关税机制覆盖的行业和产品主要涉及钢铁、铝、电力、水泥、化肥和氢等高碳泄漏风险、高碳排放行业的部分产品,其中钢铁、铝暂不考虑电力消耗等“间接排放”。在过渡期结束后,欧盟委员会将定期评估碳关税机制的实施效果,并考虑纳入“间接排放”和产业链下游的排放,并要求在2030年前覆盖欧盟碳市场下所有覆盖产品。碳关税针对所有非欧盟国家,只有加入(或链接)欧盟碳市场的国家才能豁免。对于采取严格气候政策的出口国,在本国已经缴纳的碳排放成本也可以抵扣,包括显性和隐性碳成本。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