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4216
  • 0
  • 分享到

专家解读:红树林营造“免予额外性论证”的关键点

2023-11-22 12:1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刘良伟

CCER项目减排量是如何计算的?有哪些关键模型、参数?模型、参数获得的方法是什么?


陈光程:在实施植被种植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汇主要来源于红树植物生长过程的生物质碳以及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红树林湿地土壤缺氧/厌氧的状态限制了有机碳的好氧分解,使得有机碳得以长期保存;相比陆地森林,红树林土壤对生态系统碳汇的贡献更高。方法学在计算项目减排量时,同时纳入植被生物质和土壤碳库来计算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清除量。

前面提到红树林土壤也是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源。考虑到红树林种植后,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的累积,可提高甲烷和氧化亚氮气体的排放速率,方法学在计算清除量时也采用保守性的原则,将这两种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在清除量中扣减。

方法学在编制过程中,基于可核查、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考虑,对红树植物生物质含碳率、土壤有机碳储量年变化率、甲烷和氧化亚氮年排放率等关键参数,采用方法学提供缺省值的方式处理。这些缺省值来源于公开报道的我国红树林的文献,反映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现存的红树林面积仍较小,红树林营造项目的规模也较小,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减少碳汇项目开发过程中现场监测、核查等工作成本。

方法学侧重于红树林的营造活动,简化计算过程,降低复杂性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