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健康议题在全球各国都越来越受到关注。COP28将设立历史上首个健康主题日,重点讨论气候危机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我国在气候变化与公众健康方面是否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或者在这方面有何计划?
夏应显:中国一贯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统筹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去年6月,生态环境部牵头,联合16个相关部委,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将“健康与公共卫生”列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强化城市气候风险评估、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重点任务,提高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积极开展气候变化与健康适应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一是研发高温热浪和低温寒潮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技术。基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项目,研发高温热浪和低温寒潮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技术,提高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预警的公众可及性。该工作已在首批试点城市(
济南、
青岛、
深圳)推广应用。二是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疾控部门与气象部门、中国心血管
联盟等开展合作,为全国极端天气会商提供技术支持、针对医院发布针对心血管敏感人群的健康风险预警。三是组织制定并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持续高温天气预测信息,研判高温极端天气可能会增加公众健康风险,组织制定并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为公众应对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提供具体指导。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