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
碳市场开启之前,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能想到。但如今,相关企业却切实感受到了“
低碳”带来的优势。上个月,大唐
万宁天然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完成全国
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工作,在该履约周期内,碳配额盈余近2万吨,市场价值约160万元。而像这样完成履约清缴并实现碳盈余的发电企业,不止一家。
能够实现盈余,做到“手有余粮”,源于发电企业持续不断地降碳减排或由传统
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
江苏常熟发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内,企业顺利履约且有盈余。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公司在节能环保改造方面的投入达到10多亿元。一方面是对企业的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机组效率,通过降低单位煤耗来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成地面光伏电站。
煤电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相较于新能源发电企业,火力发电企业更加急迫地需要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节能减排。
除了减少二氧化碳的低排放改造,致力于将已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利用起来的“碳捕捉”技术近年来也在一些火力发电企业投入应用。今年6月,一项每年可消纳二氧化碳50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在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项目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原理是通过专业装置将发电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捉收集,而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将往何处去?答案是再利用。据了解,按照设计,该项目开发的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高新机械清洗等能够对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实现100%消纳利用。
不仅仅是常熟发电有限公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努力实现低碳转型。这其中,碳市场、碳配额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按照碳市场的有关规定,当年没有完成履约的企业,会被罚款。而且在下一次进行碳配额分配时,也会先把上一次欠缴的配额抵扣掉。同时,根据相关机构的分析,我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的碳排放基准值相较于上个履约周期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发电企业可获得的配额更少了。而当免费的配额分配量不足以覆盖企业应履约的碳配额时,企业就需要向市场上采购相应的缺口。按照当前
碳交易的价格70元/吨来算,如果每吨标煤产生约2.7吨二氧化碳,那么对于企业而言,相当于每吨标煤增加了约190元的成本。因此企业寻求转型升级和减排的积极性会大幅提升。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