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强调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
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年多来,完整产业体系和全链条产业链更加巩固,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向中高端稳步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27.8%,占全球比重稳定在30%左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全面推进,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取得突出成效。新
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8%、占GDP比重超过1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新能源发电装机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际市场份额等稳居全球第一。高端产业和重大装备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投产,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实现量产,光伏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分别达到90.3%和84.8%。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数字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网络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整体布局。5G网络建设全球领先,截至2023年8月累计建成基站313.8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5G、千兆光纤、移动
物联网终端、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分别超过7.3亿、1.4亿、22.2亿、7.6亿。国家算力网络加快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算力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产业数字化取得明显进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60.1%和78.3%。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移动操作系统快速发展,开源生态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保持全球领先水平。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持续完善。交通强国建设稳步推进,高速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两年分别累计新增4250公里、1.6万公里、23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新增13个,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达到665万台、比2020年增长近三倍。国家水网工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达1.76亿。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