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4247
  • 0
  • 分享到

热潮之下如何推动我国ESG有序发展?

2024-1-26 10:42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李岩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


《中国上市公司ESG行动报告(2022—2023)》显示,中央国有企业的ESG相关信息披露率达73.5%,优于地方国有企业(50.32%)和公众企业(41.95%);外资企业、其他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披露率处于落后水平。

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的ESG/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有所区别。2022年,在19类行业中,披露情况较好的前5类行业分别为金融业(87.5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5.56%),采矿业(54.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3.79%),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0.89%)。另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4.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3.11%),综合(14.2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64%)这四类行业披露情况在所有行业中处于落后水平。

不仅企业ESG披露率有待提高,ESG的披露质量更是亟待提升(见图2),ESG信息整体披露质量较差,这表明我国企业自身的ESG体系构建任重道远,不应过分炒作ESG概念,而是应踏踏实实地去帮助企业构建ESG体系。

我国ESG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ESG是企业的非财务表现,需通过市场才能影响其财务和企业价值。

首先,企业需将ESG的标准及要求转化为企业的战略和重要的运营组成部分,根据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两个维度考量和筛选重要事项,按照重要和急迫程度逐渐完善ESG内容。

其次,ESG评价机构对不同企业的ESG表现进行无量纲化评价,运用合理的指标体系评判不同企业的ESG水平高低。最后是市场对企业ESG表现的反应,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在相应的金融投资活动中的考量,形成企业ESG实践水平正向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财务表现,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够推进企业不断提升ESG实践水平。

企业ESG实践水平的提高是形成良性循环的基础,ESG评价是有效传导机制,而市场反应必须是在政府的政策和监管下的反馈机制,各个环节缺一不可。目前在我国各个环节均需大力加强,以下几点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