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末期,温室效应严重影响着气候变化规律,使得热浪、洪涝、干旱和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繁出现,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尤其会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生态系统逐渐退化,最终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不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个全球性的紧急问题。
随着对温室效应认识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采取实际行动,气候变化将对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存带来灾难性的后果。1992年,全球超过150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共同协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而《京都议定书》的诞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具体执行协议,它要求参与国家根据各自的责任和能力,采取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对2012年前主要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也是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的第一份国际协议。
19年前,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根据协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被要求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特定的时间框架内(第一个承诺期为2008年至2012年),相比于1990年的水平减少至少5%以上。为了协助这些国家实现目标,《京都议定书》引入了三种市场机制,即国际排放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行。这些机制允许国家之间买卖
碳排放额度,或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减排项目并获得减排额度。此外,该协议涵盖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得以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该事件标志着全球社会开始了真正的、有组织的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这不仅仅是一份文件的生效,更是全球社会对于一个共同未来的承诺与决心,是对后代负责任的行动开端。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