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碳达峰规划,可以在国内外
低碳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城市碳达峰规划的主线是碳足迹,规划目标应明确
碳排放的达峰年份及达峰量,规划措施一般围绕碳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强度控制等要求制定。另外,城市碳达峰规划是一个多专业、复杂的规划技术体系,涵盖土地利用、产业、
能源、交通、建筑、市政、废弃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低碳理念等专业,结合《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中城市建设的参考指标,经过研究给出各个专业的控制指标和技术策略。控制指标可作为评价碳达峰实施效果的主要参照,也可用于考核;技术策略是要实现城市碳达峰在相应领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表所示。
注:*9种主要再生资源为:废
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
主要技术领域指标解释及规划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01 土地利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碳排放与城市的发展形态及密度紧密相关。在空间布局上,紧凑型、多中心的空间形态,生态优先、公共交通导向的结构模式是低碳的;在土地利用上,集约节约用地、合理设置土地开发强度、适当混合用地功能是低碳的,单中心、低密度蔓延、机动车导向的城市形态或结构是高碳的。对于处在稳定期、建设用地增量较少的城市,关注的重点则应放在建筑面积总量的控制、用地的混合兼容、职住平衡等方面。
02 产业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来源,但也是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工业能耗及碳排放占较大比例,有的甚至超过80%,这些城市碳达峰的主要关注点应放到工业上。对于大城市,一般而言,对比工业与服务业,工业能耗强度水平及经济效益都不及服务业,利用第三产业替代工业是较好的城市低碳化策略。对于中小城市(镇),一般服务业发展动能有限,仍需要工业带动,以工业促使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及居民收入的增长引导农村居民主动向中小城镇集中,可以将承担大城市工业项目的转移作为重点。
03 能源
能源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领域,能源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决定着城市碳排放的水平。城市要实现碳达峰,高碳化石能源的消费必须先达峰。在城市能源需求仍保持增长的情况下,能源去碳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能源领域,主要规划目标一是推动节能、提高能效,尽可能减少能源需求的增量;二是加强可再生能源替代,碳达峰阶段能源的增量应以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为主;三是电力系统的安全与调峰,这需要一定容量的煤电或核电做保安电源,也需要跨区域能源调配及储能给予支持。
04 交通
城市交通碳达峰从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在限制碳排放、降低碳排放的基础上,通过城市交通管理以及节能控制,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发展目标。短期内,降低车辆的油耗以及燃料排放系数,达到减排的目的,从交通需求管理的角度,逐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目标,通过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降低城市交通出行的碳排放总量,提高城市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水平。
05 建筑
建筑应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工程,大力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优先选用绿色低碳建材,完善低碳建筑监测管理体制,建设建筑能源监测管理平台。建筑应因地制宜利用被动式技术降低能耗,应尽可能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很好满足建筑中的热水供应、采暖、制冷等需求。大型公共建筑应规划为高等级星级绿色建筑,建筑规划的能效标准按近期、中期、长期分梯次建设更高标准,并最终形成零碳或负碳(产能)建筑。
06 市政给排水
我国目前还未建立非能源领域碳排放统一的计量与计算办法,为此各城市当前发布的碳排放量一般也未将该领域污水及污泥处置中逸散的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计入进去。依据国外城市的碳排放清单,该部分温室气体约占城市碳排放总量的1.0%~1.5%。
07 废弃物循环利用
废弃物处置伦敦、东京、纽约等城市平均数据显示,废弃物处置碳排放约占城市碳排放的1.5%~2.0%。我国由于大部分城市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实际排放占比可能会更高,需要重视并加强管理利用。
08 生态环境
在城市中引入或保留景观、公园,增加绿地及水面,可有效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并增加城市碳汇。
09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可大幅降低碳排放,如智慧信息技术通过感知、检测、评估、预测等方式,可实现节能增效与减碳,所以要加大科技投入,并积极推广应用绿色低碳科技成果。
10 低碳理念
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构建共享空间等是城市碳达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总结了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规划在实现重点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碳达峰试点城市可以借鉴过往的经验,更好地推进碳达峰工作。编制城市碳达峰规划将会给碳达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路径,以及过程考核控制的指标抓手,不同的碳达峰试点城市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城市定位、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率等特点,选取适当的控制指标与技术策略。城市编制碳达峰规划需要先摸清城市的碳排放清单,找出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关键因子,进行情景分析,结合控制指标和技术策略,最终确定适宜本城市的碳达峰路径及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R].
北京.2023.10.
[2]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R].北京.2023.07.
[3]王克.城市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及案例分享[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4]魏保军,李迅,张中秀.城市碳达峰规划技术策略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1-9.
[5]俞德高.城市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与建议[J].中国高新科技,2022,(11):65-66.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作者:孙旭灿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
编辑:孙旭灿 | 校核:杨阳,任小聪 | 审核:龙志刚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