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均已认识到产品碳足迹核算对于未来市场贸易的重要性,工信部2021年就组织启动了建立原材料基础数据库的研究项目。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等任务,并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具体目标。粤港澳大湾区、
浙江、
江苏等地纷纷启动碳标识认证试点,
上海市、
四川成都市、
山东济南市等多地对于开展产品碳足迹给予补贴或者奖励,
钢铁EPD平台自2022年启动,建材碳标签平台也于近期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预计近期会启动相关工作。据悉,国家层面也在组织相关单位建设
碳排放基础数据库。产品碳足迹核算、产品碳足迹管理、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信在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会加快。
在社会如此广泛的关注下,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