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碳计量技术体系。加强碳计量关键技术研究,完善碳计量量传溯源体系,提升碳计量能力。加强碳足迹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鼓励优先选用具有计量溯源性的数据。
2.建设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结合
江苏“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产业链
供应链带动明显的重点产品,科学确定并动态更新拟优先制定碳足迹核算标准的重点领域、产品清单。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认证机构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研究编制,以团体标准形式先行先试,争取逐步转化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3.建立碳标识认证规则体系。根据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要求,指导认证机构科学划定碳足迹评价系统边界和评价原则,编制国际通行的高质量产品碳标识认证规则。鼓励认证机构结合全省产业特色和现有标准制定情况,创新研发产品碳标识认证规则。督促认证机构加强认证规则质量评估,严格按照国家认监委规定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规则备案。
4.加强涉碳类认证机构培育。加快培育壮大本土涉碳类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人才培育和储备。积极搭建工作平台,畅通涉碳类认证供需渠道。支持具有国际市场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证机构参与国际互认合作,鼓励有实力的本土认证机构到境外布点,积极拓展境外认证业务,成为国际认可的第三方机构。
5.推进江苏省产品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应用。鼓励企业按照碳足迹核算标准要求将各类生产活动、
能源消耗、物流运输等环节的
碳排放数据录入平台,实现产品碳足迹的在线溯源和证据链存证管理。鼓励认证机构积极入驻平台,实现产品碳标识认证申请、实施、发证、监督等全流程在线管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