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203
  • 0
  • 分享到

解读 | 开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引领全球低碳韧性转型

2025-9-28 11:12

来源: 生态环境部 作者: 柴麒敏、李墨宇、丁丁

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全面展现行动力度


  2035年是中国实现碳达峰之后迈向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节点,2035年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紧密衔接。该“1+3+3”的一揽子目标是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长期战略,并对照《巴黎协定》及全球盘点要求,在跨学科多模型综合评估比较和“1+14”专题研究严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源保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影响,统筹发展与减排、需要与能力,尽最大努力制定的国家自主贡献。

  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范围历史性扩展,全面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涵盖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所有部门,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经济环节,并首次将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都纳入了总量控制范围,历史性地实现了相对下降目标向绝对下降目标的转变,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向全经济领域、全链条综合治理纵深推进。到2035年,中国温室气体净排放较峰值下降绝对量预计将超过10亿吨CO2e,超过美欧达峰后五年下降绝对量之和,远超美国(6.3亿吨/9.4%)、欧盟(3.6亿吨/6.7%)、德国(1.1亿吨/7.8%)、英国(0.5亿吨/5.8%)、加拿大(0.4亿吨/4.9%)等发达经济体历史同期水平下降绝对量和下降幅度,符合《巴黎协定》将温升控制在2℃和1.5℃以内长期目标的减排路径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情景范围,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雄心与力度,也将指引中国未来十年的产业和技术发展路径。中国还提出,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力争做得更好”,体现了更为积极进取的战略决心。

  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持续引领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发展,系统部署能源革命性转型。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中延续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能源领域指标和森林蓄积量指标,这将持续推动能源转型,加快推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部署和发展,实现煤炭消费比重的稳步下降,还将通过生态保护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汇能力提升,充分展现了中国在碳中和愿景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力度。其中,中国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六倍目标,积极呼应并强化延展了《阿联酋共识》中“到2030年三倍可再生能源装机”倡议。以此预测,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届时将大幅超过全球当前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总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在中国电力系统中比重将分别有望达到75%和55%左右,电力系统的能源结构将呈现深刻变化,形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这将拉动新一轮产业规模化增长和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绿色低碳领域综合竞争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坚实可靠保障。

  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将通过加强碳市场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适应型社会全面打造绿色韧性新发展模式。中国当前已经建成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现有电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基础上还将纳入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到2035年将覆盖全国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主要高排放行业全覆盖,碳价格信号将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市场激励作用会更好发挥。以此预测,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是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3—4倍,这将极大地推动全球汽车制造业和道路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动力电池、智能充电等核心技术加快部署。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符合发展中国家一贯坚持的减缓和适应并重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相关实践也将为全球提升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的能力提供借鉴。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