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5456
  • 0
  • 分享到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区块链金融尚无颠覆性竞争力

2018-9-21 13:56

来源: 金融界网站 作者: 闫利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区块链金融尚无颠覆性竞争力


在9月17日天津夏季达沃斯召开之际,特举办2018年达沃斯之夜暨区块链+思享会,会议中,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发表演讲。他认为,现代金融业多年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心化系统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但中心化也存在两大短板。一是基于中心化架构的跨系统跨平台流程难以优化。如果执行信用认证、合约规定、监管规则等指令,不同系统不同平台达成协调所需的资源比较多、成本比较高。二是移动互联网络任何节点的安全缺陷和管理疏漏,都可能削弱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客户资产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尽管出现了一些短板,但我们正在看到一些有利的趋势。一是以信任链接为纽带的折叠,二是以流程再造为纽带的协同。金融不再只是二维的平面世界,而是可以折叠的三维空间。 
  
可以看到的是,大数据应用在金融机构同小微企业、平民大众之间,正在构建越来越广泛的直接信用链接;最新的人工智能身份识别不再需要“第三方介入”,准确率高达99.99%以上,超过人工识别的平均准确率。 
  
李行长也提到,目前国内区块链的主流路径是分布式、多中心、有中介的联盟链架构。其实际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多维度直接交互架构,如平安金融壹账通;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比如蚂蚁区块链的“可信数据存证”平台等。 
  
但是,李行长也认为,由于技术瓶颈的限制,当前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仍尚未形成颠覆性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要实现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高可靠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夏季达沃斯召开之际,“金融界”以“链接价值,洞见未来”为题组织研讨,抓住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 
  
现行的金融业信息技术系统构建在大数据中心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金融机构、支付清算、金融监管的系统之间通过数据通道建立多边双向的联系,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金融交易通常是跨业跨机构的,必须利用移动互联网络,必须经过不同的系统及中心节点。 
  
这种中心化+移动互联网络的信息技术系统总体上属于平面交互架构,多年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了中心化系统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但存在两个短板。一是基于中心化架构的跨系统跨平台流程难以优化。如果执行信用认证、合约规定、监管规则等指令,不同系统不同平台达成协调所需的资源比较多、成本比较高。二是移动互联网络任何节点的安全缺陷和管理疏漏,都可能削弱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客户资产和数据的安全保护。 
  
时代呼唤更高效率、更加公平的金融服务。一是用多维度立体取代平面。多维度一体化跨界服务能力,决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二是用效率置换利率费率。管理流程的科学性和效率,决定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议价地位和能力;服务流程的友好性和效率,决定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吸引力和粘性。 
  
近10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形成新的生产力,也正在重构金融服务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态势:以信任链接为纽带的折叠,以流程再造为纽带的协同。金融不再只是二维的平面世界,而是可以折叠的三维空间。 
  
支付市场通常是中心化的多节点结构,如今已被折叠。微信支付、支付宝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以信任链接为纽带的支付和生活服务平台,突破传统的支付模式,如今已实现千万级商户与十亿级消费者之间简单、安全、快速的直线链接。 
  
传统的信贷市场技术上属于平面延伸结构。信息不对称是常态,信用的建立必须经过可信任的中央节点,信用形成所需的周期长、成本高,信用可及的范围小。大数据应用在金融机构同小微企业、平民大众之间,正在构建越来越广泛的直接信用链接。 
  
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的识别一直采用证件加密码的间接方式。最新的人工智能身份识别不再需要“第三方介入”,准确率高达99.99%以上,超过人工识别的平均准确率。在最近举行的一项人脸识别算法性能年度国际比赛中,中国的依图科技等公司获得第一、第二、第五名。 
  
在传统技术架构下,处理多方参与的复杂金融交易需要分别校验、分别管控,难以实现流程最优化。区块链的共识算法、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可以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架构,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交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托管、联合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平台,可以达成不同参与方归并校验、实时共管的要求,达成每秒成千上万笔的算力,同时达成可靠性、安全性标准。 
  
5G时代正在到来。华为率先发布符合全球权威通信标准的5G商用芯片和商用终端。5G网络具有高速率、广联接、低时延特点,峰值下行速率高达20Gbps,每平方公里联接设备高达100万个,时延只有0.5ms。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将实现准实时链接,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趋近于零。 
  
最为重要的趋势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金融应用,正在构建多维度直接交互架构和全新的信任纽带,经济主体、社会主体之间的平面空间被折叠了,弱信任变成可信任,长距离变成零距离,有中介变成去中介。 
  
面对科技创新的浪潮,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人们疑虑最多的应该是人工智能,争议最多的无疑是区块链。 
  
我认为,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能够成功,都能够得到实际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必须满足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效率更高,二是成本更低,三是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四是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安全性。 
  
基于上述尺度,这里对区块链技术发展做一些考察。 
  
在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目前国内的主流路径是分布式、多中心、有中介的联盟链架构。联盟链架构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多中心,有中介。由于市场规模和资本投入的优势,我国基于联盟链架构的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实验应用领域目前涉及金融、物流、慈善公益、公共服务等,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包括资金清算、资产托管、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登记、保险服务等。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多维度直接交互架构。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金融交易场景中,实现众多参与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交通,可以做到协同治理,共享信息,归并校验,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例如微众银行的公众联盟链、平安金融壹账通、中国邮储银行的资产托管系统等。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数据登记与证实平台,例如中钞络谱区块链登记开放平台、蚂蚁区块链的“可信数据存证”平台等。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