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应链ESG风险加速显现,供应链可持续性未来将在公司中备受关注。普华永道调研指出,已逾92%的样本公司就有关管理供应链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政策进行了披露,79%已披露相关执行及检查的一般做法,76%已披露采购过程中的考量因素
为加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管理,更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销售、回收、再生利用、进出口等环节的管理措施均作了明确规定,构建了全链条的管理制度
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暂行条例》明确,制定本条例是为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
会议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三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1+N”的政策体系,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出现了“碳冲锋”“运动式减碳”等现象,反映出社会对“双碳”工作的认识理解水平还需不断提高,国家低碳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从服务实现社会主
为逐步实现《巴黎协定》—— 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本世纪末不超过2摄氏度,并努力争取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首要目标,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各主要经济体通过多项决议及政策法规,推动温室气体的减排。在能源转型日趋严峻的当下,把握政策发展趋势
目前欧盟征收“碳关税”的行业覆盖范围包括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6个行业,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和对水泥、电力和化肥这三个大类的间接排放(即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外购电力、蒸汽、热力或冷力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少量的下游产品
2023年3月28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从2035年起禁售二氧化碳排放车的“禁燃令”法案。2023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这标志着CBAM走完了整个立法程序并将于10月1日起实施。与CBAM同时通过的还有4个与碳市场相关的立法
韧性城市通常是指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城市。在经历重大的经济或公共危机时,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与活力等方面,能够比较快比较好地从低谷中恢复,这就是韧性的表现。韧性城市建设能让城市像弹簧一样,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快速恢复原状。 智慧和韧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两个方面,韧性是目标,智慧是手段。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保障城市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下的安全性,减少其对城市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城市在外力干扰后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而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则是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城市日常管理的效率,让城市在常态化运营中更为高效。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完善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下同)退出制度的工作要求,为企业依法退出市场提供操作性更强的行政指导,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钢铁工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钢铁企业投入巨大成本,使整个行业的清洁生产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同时,持续推进的极致能效工作,仍面临着大规模投资需求。《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要通过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为钢铁企
2023年,备受期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CCER机制)经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发布,终于为全面启动做好了准备。这将成为我国碳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注入强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