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和我国甲烷排放量分别为35580.13万吨、5567.61万吨,我国甲烷排放量占全球比重为15.65%。2022年我国能源活动排放2537.22万吨,占比45.57%;农业活动排放1850.19万吨,占比33.23%;废弃物处理排放1042.41万吨
随着双碳目标上升至国家战略目标并纳入“十四五”规划当中,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单元,我国各企业纷纷加入“碳达峰、碳中和”治理中。但是,由于数据收集难度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收集的数据滞后,容易造成计算结果误差
双碳背景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均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存在区域底数不清、数据滞后、企业动力不足等困扰。针对上述困扰,推出双碳智慧服务管理平台(碳账本),一图摸清碳底数、一键获取企业实时数据
碳中和的碳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
中国石油学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正式宣布为打造石油石化“双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碳足迹研究、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碳减排诊断、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双碳”知识普及与宣传等工作,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人才培养、低碳技术,力争发展成为石油石化领域低碳专业智库
江西省首个乡村“四旁”林木碳汇项目选定了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四旁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自栽生态树种)作为林业碳汇计量树种,省林业局会同武宁县林业局组织十余名工作人员,历时大半个月,手动统计该村所有“四旁树”的产权人、种类、树龄
透明、完整和有效的数据是进行甲烷管控的基础。夯实甲烷排放数据,建立甲烷 MRV 体系以及甲烷排放清单,引入移动监测、卫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企业排放数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甲烷控制和减排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是甲烷管控的关键
自 2019 年以来,中国的甲烷监测、利用与控制进入快车道。在农业领域、煤矿开采、石油天然气行业均对甲烷的管控开展了一系列行动。 “十四五”是中国甲烷控排战略的重要窗口期。 政策制定者需完善甲烷排放监管框架,制定行业甲烷逸散排放标准
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将甲烷减排纳入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已成为趋势。目前欧盟和日本已于 2020 年更新的 NDC 中提出了对包括甲烷在内的全行业温室气体进行控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则早在 2015 年在其 NDC 中承诺减少甲烷排放
2020 年 10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甲烷战略》 (EU methane strategy),提出了在欧盟和国际范围内减少甲烷排放的措施,重点覆盖能源、农业和废弃物处理行业。战略的发布使欧盟走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前列。战略强调,能源是能够以最快速度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需从能源供应、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其中,人为固碳的核心和关键是生态建设,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是最经济可行的发力手段。
固碳减排,如何发力?借助国网福建电力开发的东南能源大数据中心,莆田供电公司与莆田市生态环境局、专业第三方,按照24个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碳排方式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再利用企业能源使用数据算出碳排放量,精准分析、制定企业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