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市场目前由全国碳交易市场、8个区域碳交易市场和多个减排量交易市场组成。全国碳交易市场方面,全国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交易且顺利完成首个周期履约,累计交易量接近2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之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双碳”的大背景下,从长期看“碳”是明显的稀缺性资源,运用市场机制能够提升它的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从根本上说,“碳”产生于企业的减排行为,企业只有通过减排产生配额盈余或形成
由于碳排放控制的强制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广泛深刻的影响,必须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以平衡经济发展和强制减排之间的关系。在碳市场机制中,政府按照减排目标规划,通过排放配额分配、排放核查和清缴履约等措施,实现控制和减少碳排放
自2011年启动地方碳交易试点,至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上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中国碳市场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础设施、初步成型的制度体系、全球最大的配额基数、一定数量的市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排放问题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推行“碳关税”政策,留给企业的反应时间也越来越少。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大量投资,根据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估测,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投资金额可达250万亿元,分布在未来三、四十年间。“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深刻而彻底的变革。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的生产、流...
传统意义上控制碳排放主要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为主。在实现降低碳排放的过程中“碳中和”是关键步骤,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随着各国陆续接受碳中和概念并着力实现相关目标,碳中和概念下相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气候司李高司长率领几位处长来碳阻迹调研,双方也就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的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也取得了可喜的共识:国家层面将加大力度建设产品碳足迹国家基础能源数据库,企业基于基础数据库搭建贴近终端的产品或服务的数据库。这样政府和企业就都能发挥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共同为全球碳中和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企业计算组织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的时候,经常遇到两个常见问题:一是活动数据对应多个排放因子;二是活动数据压根没有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ISO等碳排放计算标准,有一些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原则:
英国政府正在为 UK ETS 涵盖的设施开发一种新的数字系统,以监测、报告和验证其排放量,该系统将从夏季开始取代现有的 ETSWAP 系统。
代表超过 90% 的英国航空公司和行业的行业联盟在周一概述了一个路线图,其中包括技术和效率改进,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减少多达 900 万吨的碳排放,这将使该行业遵守其净零排放途径。
G7 能源部长概述了支持高完整性碳市场的原则以及周末在日本举行会议后发布的更广泛的公报,提供了支持产生碳信用额度的减缓行动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