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够带来数据的可靠性、交互性、共享性,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但从“条条”部门的角度出发,部分部门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决策能力来推动区块链的应用。区块链的基础应用虽然能带来数据的可靠性,但并非完全不可取代(除了在税务、司法等少数领域)。区域链中的节点数量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则数据可靠性越强。而用于基础应用的区块链,其节点集中分布在部门内部,“不可篡改”的可信度要打上问号。这种情况下,
区块链技术与现有的安全手段相比,并不具备“碾压”的实力,政府部门贸然采用区块链架构很可能是不经济的。而通过区块链的跨部门深入应用实现数据交互性和共享性,部门所面临的成本可能要比收益大得多。信息孤岛之所以难以打破,根源在于部门本位主义与利益博弈[4]。部门决策者在考虑是否应用区块链进行数据协同时,同时兼具政治企业家和理性经济人双重身份。其决策既追求部门利益,也要满足个人理性。从部门利益角度来看,除了技术和设备投入,流程简化或再造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甚至还会涉及岗位甚至处室的裁撤和新设。比如,若财税数据都是点对点结算,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那么财政部门编制减少将直接损害部门利益,在部门层面将受到巨大阻力。而部门的收益是数据协同的安全性,安全性是存在“冰山效应”的。安全性提升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藏在水面之下,很少被直接观察到,只有当“不安全”发生时,安全性才凸显出价值。可以说区块链的“没有价值”才是其价值所在,但也因此易被低估。从部门决策者理性的角度来看,在追求政绩和政绩竞争的驱动下,部门决策者要想使自己的晋升可能性最大化,就必须使个人在治理创新上的努力被上级政府所察知并被认可。
然而
区块链应用于城市治理的成果表现为治理协同的高效性,是对“块块”内部的所有“条条”均成立的,无法凸显出单一部门的作用,因此无益于晋升竞争,部门决策者并不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因此,区块链应用的快速铺开,不大可能借助于部门自觉或自决,而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