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7062
  • 0
  • 分享到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定位亟待调整

2023-1-16 11:25

来源: 新浪 作者: 王永利

数字人民币研发基本历程


  2008年10月底“比特币”白皮书发布并于2009年伊始正式推出运行,由此一种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全新的去中心、超主权、点对点的“数字加密货币”概念开始加快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并进一步带动“以太坊(以太币)”等越来越多加密货币的涌现,对国家主权(法定)货币带来巨大冲击。这也推动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多国央行高度关注并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中国央行也在2014年就成立团队开启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并命名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2016年1月曾宣布“争取早日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

  但在这一过程中,各国CBDC的研发过于模仿甚至照搬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去中心、点对点区块链技术和模式,却忽视了CBDC作为国家主权货币必须中心化管理,与比特币或以太币的“加密货币”去中心模式存在逻辑相悖难以调和的矛盾,结果纷纷陷入技术困境难以自拔,很多被迫停滞或解散。中国央行DCEP的研发也遭遇瓶颈并开始反思和调整思路,在2017年9月4日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停止一切代币发行融资后,更加明确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主权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不可能成为主权货币之外一种全新的加密货币;CBDC的研发可以积极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先进技术,但必须摆脱“加密货币”去中心化模式,按照主权货币中心化管理的逻辑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并要控制可能对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冲击和重大风险。由此,央行逐步明确其要研发的是“数字人民币”,它仍是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其符号明确为ECNY,替代了此前的DCEP),需要满足人民币的监管要求。这一认识上的升华,推动CBDC的研发回归正途,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开始加快,并对世界各国CBDC的准确把握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2019年6月全球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发布“天秤币(Libra)”白皮书,称要与上百家全球性大公司联合形成管理协会,共同推行和管理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新加坡币结构性挂钩的超主权稳定币Libra,致力于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由于管理协会的用户遍布全球、规模巨大,而其货币篮子中恰恰没有人民币,且美元占比50%,高于其在SDR中的占比,不少人认为这将抢占数字人民币在全球数字货币领域的先机,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由此给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带来巨大压力。央行随之明确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推动研发工作进入“996工作模式”加快推进。自2020年10月开始启动社会公测,成为各国CBDC 研发的领先者。

  但Libra这种与一篮子(多种)主权货币结构性挂钩设计的所谓超主权货币,必须与其篮子货币同时并存(不可能像欧元一样,完全取代其成员国原有的主权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的法定货币,即“区域主权货币”),实际上是违反货币原理和逻辑的,如果其真能广泛流通,必然给目前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带来最大冲击,而不是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即使美元在其中占有50%的份额也同样如此),是不可能得到美国支持的(正因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一篮子货币结构性挂钩的“SDR”同样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结果到2020年Libra根本得不到美国监管许可,无法如期推出,被迫退后一步,准备先推出只与美元单一挂钩的稳定币“Diem”。但这种与单一主权货币挂钩的稳定币已经充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Diem并无优势,结果到2022年彻底被废弃,由此造成巨大投资损失。这一过程中,其他一些比照Libra设计的各种与一篮子主权货币结构性挂钩的稳定币同样胎死腹中。甚至只与单一主权货币挂钩的稳定币,以及各种加密币、稳定币交易所,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到2022年也暴露出严重问题,价格大幅下跌,欺诈和挪用的实际情景令人乍舌,也推动人们重新对货币和货币管理进行反思,对CBDC的热情也趋于冷静。

  数字人民币在测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挑战,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难以明确其正式推出全面运行的时间目标。其中,数字人民币的定位成为必须重新反思的根本性问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