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生态 查看内容
  • 7064
  • 0
  • 分享到

王永利:数字人民币定位亟待调整

2023-1-16 11:25

来源: 新浪 作者: 王永利

数字人民币应有的正确定位


  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应该能够应用到现在人民币所应用的任何地方和业务,包括形成存款、支付结算、缴纳税费、发放贷款(含央行发放再贷款),办理各种各样的金融业务(金融业务仍应由金融机构办理,而不应由央行统一办理)等,并应按照业务约定收费计息,而非仅仅用于零售支付且一律免费无息。所以,数字人民币改变的不是人民币,而只是人民币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数字人民币不应局限于现金,不应该比照现金的印制,先由央行专门制作再进行投放,而应该是积极将现有的人民币(包括现金和存款、钱包等)进行置换,并通过央行再贷款和银行信贷等方式扩大投放;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应该减少而不是增加现金并推动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以及现金支付在整个支付总额中的占比加快下降。由此,数字人民币就不应定位于现金并统计到M0。

  有人认为,为控制风险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可以先从现金和零售开始起步,条件成熟后再向存款和批发延申。但这会造成数字人民币概念出现严重偏差,由此带来设计、运行和管理上诸多矛盾和难题,难以尽快推出和充分拓展,这种“先现金后存款、先零售后批发”的设想与安排是不现实的。

  所以必须尽快调整数字人民币属于现金的定位,还原其属于存款的本质。央行应该明确,所有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都应接受数字人民币,需要限期进行必要的系统改造,并在一定期限内全面推广运行,尽可能替代所有统人民币。央行应该率先从我做起,先将所有在央行开立的清算账户全部改为数字人民币运行模式。要求全社会所有的账户主体都需要首先下载人民银行统一的数字人民币APP,由央行按照账户管理规则赋予统一的身份编码,实现数字人民币所有用户信息在央行的大集中和各自的唯一性。用户凭此身份编码在自己选定的金融机构或支付机构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并由开户机构将以前的账户余额全部转入数字人民币账户并将新的账户变动信息发送央行。央行将同一用户在不同开户机构的所有账户加以归集,即可全面反映各个用户数字人民币的收付和结余情况。银行等各账户开立机构需要动员和帮助用户及时开立数字人民币账户,并将原有人民币账户限期转换成为数字人民币账户。这样才能体现数字人民币作为主权(法定)货币的权威性,通过行政手段而非自愿方式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推广和正式运行,并保证数字人民币的充分供应,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推出后的功能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大量减少全社会在现金印制、保管、流通等全流程的相关成本,而且能够使央行拥有数字人民币所有的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而对货币流通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监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利用其收付智能化加强定向配置以及对违规使用的严密监控。而银行和支付机构则主要掌握的是在本机构开立账户人的信息及其收付数据,难以像以前那样,每一笔转账收付都能了解到收付款双方的身份信息及其交易内容与数据,有利于打破商业性机构对大数据的垄断优势,更好地保护客户的隐私或商业秘密与合法权益,并可通过央行最完整的信息更好地认知用户并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积极促进社会公平竞争,由此推动金融业态与货币管理深刻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将是非常巨大的——这才是数字人民币将带来的最深刻变革和最大价值所在。

  由此,数字人民币的定位必须尽快做出调整。央行应按新的定位,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重新规划,尽快拿出实施方案并开始模拟操作。

  (本文作者介绍:前中国银行副行长)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4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