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明确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后,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管理高度比照现金,需要央行专门制作,实行央行与其指定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行”模式,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和钱包一律免费无息,坚持“有限匿名”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字人民币的持有和使用进行匿名或隐私保护)。
但这一定位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
1、这种定位将使数字人民币规模和作用极其有限。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自2022年12月开始央行将其统计到M0中),容易被理解成只能用于替代现金或作为现金的补充,只能用于小额零售支付,不能用于大额支付,更不能用于银行贷款并派生新的数字人民币(存款)以及用于其他
金融业务。
但现实问题是,随着记账清算和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流通中现金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不断降低(自2019年春节过后已经低于4%),现金支付在整个支付总额中的占比就更低(很多人拥有的现金很少使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入巨大资源创造出的数字人民币只能用于替代现金(实际上短期内也难以全部替代完)并在很小范围内使用,其规模和作用将非常有限,更难以满足国际支付流通的需求,其实际价值和生命力就存在很大问题了。
2、数字人民币必然与传统现金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存在重大差异,本质上并不属于现金。数字人民币不再有纸质或金属载体,无需不同面值不同的版面设计和每张纸币固定的编号,而是统一用钱包余额(含角、分位)直接表现;钱包需要通过运营系统赋予的统一规则密码(公钥)与所有者自设的密码(私钥)共同验证通过后才能使用,以确保钱包的真实与安全;钱包每次收付使用,都是直接增减其余额即可,不存在找零问题;使用后钱包随即更新(旧钱包随之灭失),显示最新的余额,并将由运营系统赋予其新的密码(不影响用户自身的密码);数字人民币钱包全程都有其开户银行或支付机构监管,每次动用都需要检验密码等,并不像现金一样,付给持有者后,其支付使用以及毁坏、丢失或被盗等,一律由现金持有者自己负责。
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钱包在运行和管理上根本不同于现金,本质上完全属于存款,完全无需专门的版面设计,理应纳入银行存款账户体系统筹规划分类分级管理(就像现有的存款及支付钱包一样),而不必刻意要求钱包与存款隔离形成独特的运行体系,否则将对数字人民币的设计、推广和运行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太过强调定位于M0,目前数字人民币需要央行专门制作,配有专门的版面设计,形成与存款隔离的完整运行和管理体系,造成很大无效投入,严重影响数字人民币向所有存款账户和金融业务的延申,难以支持国际支付应用。
3、数字人民币在支付终端上难以具备明显优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优势,仅靠商业化吸引用户增加流量进行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载体主要是手机,其用户体验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没什么不同。这是数字人民币非常理性和聪明的选择:如果数字人民币要替代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移动支付方式,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应用载体和运行方式,并要让用户能够接受并形成应用习惯,其培育成本和难度会非常大,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在用户端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没有太大差别,从而大大提升实际推广的效率。
有人将数字人民币的亮点放在碰碰付、双离线上,这并不准确。其实,这种NFC的技术早就存在,但所有不是现金的支付业务,如果没有第三方参与监管,都存在很大风险,其钱包硬件和软件完全在民间流通使用,很有可能被攻破并引发严重问题。所以碰碰付这一类应用只能是小额应急的手段,绝对不应成为货币支付的主体方式。千万不要把碰碰付当成是数字人民币吸人眼球的重要功能,投入太大资源进行研发和推广,这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和对用户的体验难以超越支付宝、微信支付,加之数字人民币钱包不计利息,难以吸引和留住用户更多地使用数字人民币。目前,所有试点基本上都是由试点城市或运营机构出资,以优惠政策(如发行消费券、红包等)吸引用户使用,实际的支付规模和钱包余额有限(到2022年末试点支付规模刚过1000亿元,钱包余额仅为136.1亿元),用户积极性和使用活跃度并不高,成本和效率难尽人意。
4、指定运营机构与其他支付机构的关系不好处理。目前数字人民币的投放高度模仿现金,央行制作的数字人民币首先发到指定的运营机构,然后才能从运营机构转发到其他银行或支付机构,形成法人或个人钱包。但问题是,现金在投放到社会之后,其支付使用就跟银行没有多大关系,对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影响不大。而数字人民币钱包实际上属于存款,需要存款机构管理,也会直接影响到存款机构的利益,完全模仿现金实行“双层运行”模式,势必会影响到运营机构与其他银行及支付机构的公平竞争,这种安排并不合理。
5、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于现金并统计到M0容易造成数据失真。如果其能够得到广泛使用,势必将使得M0规模大幅扩张,其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以及现金支付在支付总额中的占比都将不降反升,这与全球M0在货币总量中占比及其支付在支付总额中的占比不断降低的大潮流不符。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