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区块链应用 查看内容
  • 7807
  • 0
  • 分享到

陈维超:区块链新环境下IP版权生态圈建构研究

2023-2-7 10:09

来源: 中国编辑出版研究

IP 版权面临的生态失衡困境


在著作权法的制定和调整过程中,各国多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即维护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权利之间的利益平衡。但在“技术—社会”交互影响下,IP 版权生态面临失衡困境。

(一)IP 版权内部生态失衡

第一,多主体协同共创内容,IP版权主体范围不清。IP 作为一种跨媒介传播作品,其本质是通过多媒介形式的互文叙事保持整个叙事体系的动态和张力,进而强化粉丝的情感承载并实现货币变现。IP 本质是粉丝经济,粉丝介入 IP 文本的选题、人物设置、故事架构以及情节走向等环节,因此,IP 文本创作是开放与共享的,遵循“协同共创”的创作理念。这导致 IP 版权的创作主体难以确定,不仅使得后续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存在版权纠纷隐患,而且源 IP 版权瑕疵影响了授权改编后的第三方作品版权的正当性。

第二,版权内容分散,IP 版权客体界定困难。资本的持续流入使得 IP 版权价格水涨船高,IP 跨媒介作品开发中,出现了大量如人物角色、文本名称的新形态作品,这些新形态作品的“可版权性”难以界定。

(二)IP 版权外部生态失衡

社会被视为一个整合性的有机体,政治、 经济、文化等不同的社会子系统互相关联,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变革使得作为传媒系统的 IP 版权外部生态出现变化。IP 版权外部生态主要包含版权法律和版权市场两个层面,IP 版权是一种包含技术、法律、经济的综合性信息资源,涉及电影、电视以及动漫等多媒介改编形态,这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版权保护版图,形成多元利益交织的复杂局面。

第一,IP 版权相关法律滞后。IP 版权价值剧增吸引了大量资本入场,相关产业融合形成文化产业链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由此导致新的版权财产权不断出现以及原有财产权利发生变化。如我国著作权法对跨媒介改编中衍生作品版权的合作与输出鲜有关注,使得 IP 版权法律滞后于“技术—社会”交互下的具体实践。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冲击突破了现有版权法律制度的框架限制,数字技术使得新的财产权利不断出现,在资本对文化产品最快兑现商业利益的强烈诉求下,IP 版权作品新衍生的权利内容成为抢夺焦点,如 IP 作品的 VR 与 AR 改编权。

第二,IP 版权市场发育不完善。当前我国 IP 版权市场发展的无序主要体现在:IP 版权市场交易不规范、缺乏完善的价值评估机制、缺乏版权集体管理机制、组织监管缺位等。

随着商业价值一再攀升,IP 版权已成为资本渗透下文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资本逐利本性驱使下,IP 版权价值虚高现象时有发生,这势必影响后续媒介改编的成本投入。版权不同于一般的私权,其本质是一种促进优秀文化作品生产和文化繁荣的制度设计。当前 IP 影视改编作品质量的良莠不齐,说明传统的著作权价值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强调商品属性、具有衍生创造价值的 IP 版权。然而,我国目前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市场统一的、可适性强的 IP 版权价值评估方法。

此外,版权集体管理平台作为版权人与使用者的中介机构,虽然能够实现对 IP 版权作品合法有效的管理,但是在 IP 热语境下,诸如作品的名称、人物角色、情节等都可以成为 IP 作品。因此,传统的版权集体管理平台难以有效管理这些微版权的授权问题。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