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遇到一个业主,他们企业已经有很多项目注册并获得了碳信用签发,但还是在问我一个问题:
“我的光伏电站在运营的时候只是没有排放而已,它并没有减少排放啊,为什么会有减排量呢?”
相信这是刚接触碳资产开发的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引入基准线概念,很多的减排项目从直观上并不能产生减排。这也是绝大部分行外人只把种树当减排的原因,因为造林不需要基准线概念就可以判定为产生了减排(碳汇)。
那么基准线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是指申报减排的项目不存在时,既有条件下达到申报项目的目的所产生的排放。
拿光伏电站举例,假如光伏电站发了一度电,那么这一度电的基准线就是在没有这个光伏电站时,既有条件生产一度电的排放。
很显然没有这个光伏电站时,既有条件就是整个电网(连接电网的所有发电厂)来发这一度电。那么,整个电网因为生产这一度电产生的排放就是基准线排放。目前我国整个电网中火电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所以电网生产这一度电的排放相对较高。
而申报的光伏发电项目发这一度电排放为零,它替代了电网发的这一度电,也就减少了电网这部分的排放,这就是碳资产开发中的基准线概念。
所以我们在判定一个项目是否有减排量时,首先要分析这个项目时的基准线场景,如果基准线场景产生的排放量大于这个项目产生的排放,那么这个项目就可以说产生了减排量。
我们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基准线对于碳资产开发的重要性。开电动车这个行为,关于它是否减排众说纷纭,这里我们就当做一个介绍基准线重要性的一个例子来分析分析。
首先,如果电动车用的电是普通电网的电,那么它是有排放的。因为这些电可能来自燃煤电厂。
但电动车有排放不代表它一定不能产生减排,我们得分析一下,没有这辆电动车时,实现这两电动车功能产生的排放是多少,也就是基准线场景排放。
假如基准线场景是燃油车,且燃油车单位里程排放比电动车高,那么开电动车就产生了减排;假如基准线场景是坐公交车,而坐公交车的
碳排放是比电动车低的,那么开电动车就没有产生减排。所以,如何确定一个项目的基准线场景以及该场景相对于项目是否产生减排,是确定该项目能否开发碳资产最重要的前提。
那么开电动车的基准线到底是开燃油车还是坐公交车呢?那就要分析开车的人在没有这电动车时,最可能得出行场景了,有些人的基准线是燃油车,有些人则是公交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可以开发成碳资产的项目并不一定是项目自身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而是一种相对减排的概念。甚至项目自身是产生碳排放的并不重要,只要它比基准线的排放低,它就可能开发成碳资产。
当然,一个项目的基准线场景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项目的基准线场景也会变化。如开电动车这个例子,假如未来我国电动车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了,那么开电动车这个行为的基准线场景就很可能是开另一辆电动车,那样就不会产生减排量了。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