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5664
  • 0
  • 分享到

减碳:当心六个大误区,留意百万亿商机

2023-5-22 13:56

来源: 中外管理杂志

误区二:生物质能源严重受制于水和农地资源


有人说,中国的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来得太快,可以赚大钱。比如,像超级芦竹,是以我国本土野生芦竹为母体,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进行科学诱导驯化、组培繁育出的新型高产能源作物。可以在荒地、滩涂地、沼泽地、盐碱地等 PH3.5-PH9 的土壤环境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产生的生物质(即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达5-10 吨/亩/年,约为玉米秸秆的7倍、水稻秸杆的15倍以上。超级芦竹还具有超强的碳汇能力,是森林的25-40倍。

但这种说法很危险,这里所说的都是实验室数据。试问1亩地产出1公斤的生物质需要多少水?是否计算过?中国的草本植物产生1公斤生物质的用水量通常需要1000公斤。因此,种树千万别乱种。一般沙漠的地下水在30米左右,但有些树苗种下去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地下水就深到了50米甚至100米,之后水都抽不上来了,树苗自然也会枯死。甚至,旁边的千年胡杨林也未能幸免,这说明沙漠的地下水已被破坏,因此要善待大自然必须要重视科学性。要知道,生物质能源极其受制于水和农地资源,我国不可能再多出土地来种超级芦竹这样的植物。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