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4727
  • 0
  • 分享到

前沿观点:碳中和,欧洲的软肋,中国的机会

2023-6-14 09:47

来源: 果壳硬科技

关于碳关税的价值,按说欧美企业其实也希望选择更便宜的供应商,这是否会带来碳测算工具的倾向性选择?


周:又要绿色还要便宜,从当下的角度来看还是不太可能的。但如果您跟国际上很多这种对碳中和要求比较高的跨国企业有交流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跨国企业其实并不是要采购更便宜的商品,它是要采购符合它企业发展战略的、最合适的商品。

比如像奔驰这样的大公司,愿意用溢价的方式去采购一些低碳钢,来践行自己企业碳中和的实践。很多企业都愿意这么做,就包括壳牌、百威等等,都是愿意刚开始用高溢价的方式来采购一些绿色低碳的产品,来先去引领自身的供应链企业去遵从这个规则,而并不是一味从价格角度去压低对方。

吴:那是不是采购的品牌,只能是那些巨头和对利润边界容忍度比较高的企业?

周:会倾向于这种在低碳绿色转型方面做得比较引领性的企业,也并不一定是巨头、对利润要求边界比较高的企业。这个价值会在产业链中传导,很多的中小型企业,比如说如果有了技术革新,在这方面走得领先,也有可能以比之前单价更高、销售成本更低的方式去获取这个订单。

比如说很多苹果链公司,其实并不是我们国内所谓的头部企业,它为什么能拿到这个订单呢?我相信它是在苹果本身价值评估体系里面,在它自己的碳中和方面肯定也有努力。比如,苹果已经呼吁供应商在所有与苹果相关的运营中进行脱碳,包括使用 100% 可再生电力,就是这方面的考虑。

吴:在当前的整个世界贸易的格局变化的情况下,怎么理解这个政策的可持续性?

周:世界贸易格局是在变化,但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和我们的产业结构,全球化是中国规避不了的趋势,我们可以被动地接受很多的贸易壁垒,但是中国并不能主动去关闭这个世界贸易的大门,因为这样的话,受损的只是我们,内循环消耗不了这么大产能。

从低价到低碳,

是贸易新格局下的竞争关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