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4724
  • 0
  • 分享到

前沿观点:碳中和,欧洲的软肋,中国的机会

2023-6-14 09:47

来源: 果壳硬科技

“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相关政策,对经济行为有着具体的影响,具体体现在碳汇交易与碳边境税中。本期将围绕碳汇交易与碳边境税话题,对其经济影响进行探讨与展望。

碳汇交易,是指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交易标的,在碳排放市场经济交易的行为。碳边境税也称碳关税,是指不同关税贸易地区基于产品的碳排放量和已支付的碳成本的调节机制。

本期嘉宾: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 周烨
对话人: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董事 吴云飞

吴:请周总先介绍一下易碳的主要业务?

周:我们是做碳数据量化。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所谓的“碳达峰” “碳中和”,但是具体怎样评估一个区域或企业有没有“达峰”,有没有“中和”,就需要以量化的数据来支撑。

这里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组织碳的量化,用于支撑宏观的碳资产管理;还有一个是产品碳的量化,如今欧盟的碳边境税、新电池法案、美国清洁竞争法案等等,都需要基于一个产品的碳排放精准量化之上。

易碳开发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排放测算工业软件,去精准测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以及一个产品碳排放数据。去支撑国家一些政策、标准的出台,甚至是国际体系里一些作为谈判基础的互认的技术条件。我们目前聚焦的场景主要包含国际碳边境税规定的六个行业,电力、钢铁、铝、水泥、化肥和氢;以及涉及单独立法或有市场准入要求的行业,包括新能源与动力电池等。

碳足迹的准确测算,

是一切双碳工作的起点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