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4730
  • 0
  • 分享到

前沿观点:碳中和,欧洲的软肋,中国的机会

2023-6-14 09:47

来源: 果壳硬科技

双碳概念下另一类是内循环的碳交易价值,国内现在也已经有了碳交易市场;从您的观点看,跟目前国内的企业动力主要来自哪一种?


周:肯定是欧美供应链倒逼企业推进碳量化工作更有动力。对于你说的有碳资产需求的这些企业,一个问题就在于,当下时点来看,这些碳资产真的有价值吗?

首先,目前阶段企业碳配额是国家免费给的,这些资产得来的过程就相对容易。如果这些碳资产的价值足够大的话,大家一定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但是我们的交易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当下,中国的碳市场价值和碳资产价值还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相应的,控排主体企业也就缺乏去把碳资产变成真正有价值资产的动力。

第二个,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最大的上限的补充是可以弥补碳配额的5%,那就现在中国整个碳市场40亿吨来说,CCER上限就是两亿吨。考虑到还有森林碳汇等其它形式的碳资产需要消纳,我们每年新开发的一亿千瓦以上的新能源装机,能贡献超过1.1亿吨的CCER。相当于中国现在如果CCER一旦重新启动的话,只算这几年存量的新能源CCER,就足够接下来几年的时间消纳,很可能面临供过于求的情况。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