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808
  • 0
  • 分享到

洪涝灾害频发下,海绵城市建设需更多“绿色设施”

2023-8-5 10:29

来源: 新京报

海绵城市建设需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缓解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其中,主要需在雨水源头控制设施、管网(廊道)排水设施、河流湖泊蓄水设施等方面建设立体的城市海绵体。

  然而,由于对海绵城市建设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等因素,一些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以“末端”治理为主,更加重视管网(廊道)、防洪堤等“灰色设施”工程项目。在没有源头分布式控制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城市在强降雨过程中防洪排涝往往过度集中,一旦降雨量增大就会形成洪涝灾害。更不用说在极端强降雨频率逐步增多情况下,原有建设标准的管网(廊道)、防洪堤等已难以应对更极端的降雨量带来的冲击。

  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需更注重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以及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建设更多海绵城市“绿色设施”。其中,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透水铺砖、绿色屋顶等源头控制设施;建设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设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海绵体(蓄水)功能;不改变自然水系脉络下,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提升河流河道的泄洪排洪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建设管网(廊道)、防洪堤等“灰色设施”并根据现有气候条件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仍然是缓解城市内涝的必要措施。既要扭转过度依赖“灰色设施”的治理方式,也要避免只强调生态措施和源头治理的思路,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1234
标签: 海绵城市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