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3296
  • 0
  • 分享到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极端天气频发 城市的“气候韧性”亟待提升

2023-8-21 00:12

来源: 财联社

NASA以及世界气象组织近日都宣布说过去的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高温以后是否会是常态?


  马军:现在从大趋势上来讲,全球的极端天气呈现多发态势。特别近几年极端高温热浪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频次和强度都大幅增加。去年欧洲、北美和亚洲很多地区发生高温热浪,我国长江流域发生极端高温,有站点达到创记录的45度高温,同时出现夏季反枯的现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今年夏天华北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北京天津在6月都创纪录地出现了三天连续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高温热浪的出现,一方面有气象原因,比如副热带高压影响、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化等。但其更大的背景,却是和气候变化相关。从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增加到将近420ppm,全球平均温度同步波动上升1.1度左右。这一度多一点的温升实际上会造成高温热浪发生的风险显著增高。

  除了大家在陆地上生活感觉比较明显的气温上升,海温的上升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海洋包含的总热量在过去两年连续创下新的纪录,尤其到了今年,一些区域海温的上升更是远远偏离了正常的范围。海温的上升不仅会导致北极的海冰缩减、格陵兰以及南极的冰盖融化,还会增加水汽蒸发,有理论研究认为这会为热带风暴注入更多能量,可能增强其破坏力。近期京津冀和东北地区遭遇的洪涝灾害都和台风携带大量水汽深入北方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极端强降水呈现波动上升的状态。

  总体而言,极端天气变得更极端了,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增加,强降水呈现增加趋势。

  升温趋势不能逆转,气候变化伴随多重风险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