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在 2013 至 2015 年间先后公布了 24 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标准委在 2015 年发布了《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及10 个重点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相关国家标准。作为全国
碳市场目前唯一覆盖的行业,发电行业在 2017 年 12 月就启动了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尽管在2016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
钢铁、有色、造纸、电力、
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但发电行业以外的 7 大行业仍未顺利纳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上 7 大行业的生产工序更为复杂,难以建立合理的模型,核查难度也较大。 今年 5 月,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大的信号被释放出来。一个月内相继召开了5 次专项研究会议。目前,石化、建材和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技术路径正在研究当中,主要围绕不同行业的排放边界、配额分配方式、排放计量方法、关键参数实测、缺省值设置等重难点问题展开探讨,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覆盖。7 月 22 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组织了全国碳市场扩围关键技术学术沙龙(第一期),围绕“间接排放是都应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下一步,环境规划院将针对间接排放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和深度调研,尽快形成政策建议,有力支撑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同时也将继续围绕碳市场扩围中的其他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八大行业全覆盖后,全国碳市场的年度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 45 亿吨扩容至 70 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60%左右。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