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4057
  • 0
  • 分享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讲师韩融:“双碳”背景下县域高质量发展如何“碳”出新路

2023-9-13 09:03

来源: 新华网思客

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的全过程


  从刚才我们谈到的这些经验上来看,找到破题之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关键是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的全过程。这里,我们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首先是“加”和“减”。发展和减排这两个词我们总是把它(们)分开来讲,但其实,二者本来就是一回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来看一下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碳排放=能源碳强度*单位GDP的能源强度*人均GDP*人口规模),有人口、GDP、能源,这些指标不但是政府要关注的,也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些指标里面,大家可以看一下,能耗强度的下降就意味着能源投入量的减少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关键环节。

  然后就是“大”和“小”,也就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说,碳达峰的过程其实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二者脱钩的一个过程。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图,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的变化呈现出的是一个剪刀差的形状。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二者呈现的是一起增加或者是一起减少,这都不叫达峰。在我们国家的有些地区,受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上来说,短期内并不具备达峰的条件。如果脱离实际情况,盲目地去“碳冲锋”,或者说是以低增长去换取低排放,都背离了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所以说,我们还要处理好“长”和“短”的关系,也就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我们国家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这也就意味着,现阶段减排减的是一个相对量,是这个“率”。只要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速度小于GDP的增加速度,这个“率”就自然而然下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要“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减排目标要逐步从强度约束变到总量约束。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