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后减排空间逐渐减少,项目开发的窗口期也会越来越短。第一批方法学确定的项目,让人看到商机,很多开发碳汇的机构都在抢人抢项目,并到处寻找优质项目。
2023年,被称为“CCER元年”。这一年,主管部门多次释放信号表示,“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年内将重启”,各方面的工作也准备就绪。
7月7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9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被业内解读为CCER重启保驾护航。
9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披露,生态环境部正在审核并将于近期通过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或将开放4类项目,包括造林碳汇(含竹林)、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
这一消息后来得到官方确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介绍,上述四个领域的项目方法学“基础较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已于9月上旬,将上述项目方法学建议移交生态环境部内司局及有关部委征求意见,拟于近期视情况由生态环境部发布。
受这些消息刺激,A股相关概念股,特别是林业碳汇概念股近日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激动的不只是资本市场,碳圈人士也很兴奋。他们开始重点寻找这四类项目标的,广撒网,抢项目,签署框架协议,等待开花结果和来日变现。
为什么造林碳汇、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会入选第一批CCER方法学?甲烷和生物质为何没有纳入?CCER和绿证权益重复计算将给项目带来哪些风险?业界未来看好哪些项目?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