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719
  • 0
  • 分享到

第一批CCER方法学已出 碳圈开始抢减排项目

2023-9-26 14:25

来源: 环球零碳

绿证与CCER权益如何划分?


在CCER暂停之前,在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累计有200个,涵盖可再生能源利用、天然气利用、公共交通、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甲烷利用、生物质利用、农业等十几个行业领域。

随着时间推移,有些方法学过时了,有些争议很大,有些随着技术发展提出了新方法学,所以生态环境部在今年年初向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

经过几轮筛选,把造林碳汇、红树林修复、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等4类项目纳入第一批方法学。

林业碳汇纳入CCER,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在2012年启动CCER体系时,林业碳汇就是重要的固碳增汇途径。这类是属于“原来争议不大、又比较成熟的项目方法学”。

红树林修复属于海洋碳汇,也就是业界所说的“蓝碳”,以前不属于CCER体系,这次被入选第一批CCER方法学,说明国家非常鼓励,潜力也非常大。

红树林湿地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固碳储碳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红树林植被修复项目可以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植被,增加红树林生物质和土壤有机碳的碳储量,实现二氧化碳的清除。

我国红树林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红树林面积历史最高值有2500 km2,但2020年总面积才289 km2,相当于最高值的1/9,恢复空间巨大。

固碳效果明显,潜力又非常大,这可能是红树林植被修复被纳入第一批方法学的重要原因。

最受争议的是并网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两类项目。

这两类都属于可再生能源,属于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技术他也较为成熟,项目边界界定也比较清晰。

但这两类项目都属于可以拿绿证的,按说不应该纳入CCER。

根据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绿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并将绿证可开发范围扩大至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类别。

如果并网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拿了绿证,又纳入CCER市场可交易,人为的重复计算环境权益只会削弱CCER及绿证的信用。以后这两者怎么计算,绿证与CCER权益如何划分,如何避免重复计算,需要有关部门协调。

但是,这次把这两者纳入进去,可以看出主管部门的矛盾心态。

这次重启CCER,主管部门肯定希望把交易量搞上去,但如果没有可再生能源只靠林业碳汇,短时间肯定搞不上去。所以这次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在新能源领域,选择了海上风电而没有把陆上风电纳入,选择了光热发电而没把光伏发电纳入进去,那是因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太大,一旦纳入,那CCER池子一下就太多了,价格恐怕要跌到地板价。

既要保证一定的交易量,同时又不能量太大,防止价格受到挑战,也许是主管部门的良苦用心。

此前业界看好的甲烷和生物质能源项目,这次没有选入方法学,据说是争议太大,生物质能源存在跟粮食争地的担忧,甲烷也是方法学没有理顺,甲烷的减排和利用渠道太分散也很难计量。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