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登录网站

首页 碳中和 查看内容
  • 1528
  • 0
  • 分享到

“一带一路”气候风险与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

2023-10-17 11:46

来源: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气候适应背后的资金挑战


在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延缓气候变化进程和提升气候适应同等重要。杨富强提到,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基础设施、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挑战,气候投资不足首当其冲。

陈蓥婕介绍称,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预测,2030年前,全球年均适应成本达到1500-33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脆弱性普遍较高,其适应需求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已制定的政策来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年均适应资金需求约710亿美元。然而在2019年-2020年间,全球实际流入适应领域的资金约为年均460亿美元,资金缺口巨大。另有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投资缺口超过80%。如按绝对值计算,中东和非洲以及美洲和加勒比的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缺口超过1000亿美元。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气候相关风险评估不够完善,目前对其适应成本和资金需求的估算仍存在低估的情况。

为更好地评估气候风险,推动气候投资,陈蓥婕建议,各方需健全对气候绩效、特别是适应绩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并推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以激励更多具有气候韧性的投融资活动。

气候风险对于气候投资项目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刘丰蔚提到,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利用自然资源,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也更大。升温、极端风速、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降雨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正在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她举例称,气候变化对水电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河流流量和蓄水量的影响。诸多研究显示,气候变化的加剧将带来水电发电效率的降低,受影响最大的地区预计发电效率将下降四成。她表示,由于水电站建设周期较长,前期投入大,水电资产难以回收,水电站开发在前期阶段必须加强对气候风险的评估。除了传统的风能、太阳能,投资和发展更具适应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至关重要。

陈蓥婕则补充道,在开展海外投资时,中国企业通常更关注合规和环境风险管理,对项目面临的气候风险和社会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仍有待加强。她认为,企业在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应进行全面的气候风险评估,包括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洪涝、地质灾害和海平面上升等影响。如果存在潜在的气候风险,企业应及时调整设计和规划方案,提高项目的气候韧性,减少因气候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企业也需要考虑东道国和在地社区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登录 后参与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