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登记重启需引起
钢铁行业高度关注。CCER制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引导高耗能企业减排,引导
能源结构、工业结构甚至整体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在与碳配额互为补充下,有望进一步发挥其对
碳市场的支撑作用。
在CCER登记重启之前,国际机制核证减排标准(VCS)是唯一选择,但是,VCS机制对用户英文水平和国际经验的要求相对较高。重启后,国内钢铁行业有了更本土的选择。南钢股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车马俊表示:“钢企如果有已备案的CCER,也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但企业目前肯定‘舍不得’。”
“由于钢铁行业还没有纳入全国统一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CER登记重启对钢铁企业的直接影响暂不明显。但CCER登记重启有助于抵扣产品碳排放,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降碳要求,比如要求是碳中和产品。”宝钢股份运行中心副总经理兼碳中和办公室副主任刘仕君认为。
根据10月18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重点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将被纳入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相当于年用煤炭量1.3-1.5万吨左右;若按照生产1吨钢铁大约排放1.83吨二氧化碳粗略计算,则年产量达到1.4万吨以上的钢企均属于此范围。毫无疑问,所有钢企将全部开展本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钢铁行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
也有钢企相关人士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根据《办法》可以判断,以后的项目及减排量核准会趋于严格,购买CCER降碳可以作为一种过渡的手段,通过技术突破来降
低碳排放才是主流。”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