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专栏文章强调,在协调推进绿色
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国情和技术实际,按照“急用先行”原则,从煤电、
钢铁、建筑建材、
农业等重点领域转型金融标准入手,优先支持技术先进、碳减排效应显著的领域。
央行研究局在专栏文章中还表示,将积极研究与
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并且会根据投资者适当性原则,有序扩大
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
对于碳金融产品的引入,
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肖斯锐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已经有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实现了碳配额抵押融资,而地方碳市场的碳金融创新则已“遍地开花”,以碳配额抵押融资、碳配额托管、碳保险、碳回购等模式在各试点交易场所均有落地。
“全国碳市场预计需要待纳入新行业且逐步运转成熟后,才可能引入做碳资产管理和投资的金融机构,多数试点如广东、
北京、
上海等都已纳入投资机构。 ”肖斯锐提到。
肖斯锐表示,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领域,碳市场的作用体现在以碳金融产品创新支持转型金融发展,可以帮助需要
能源转型的企业获得更好的融资方式。他举例到,截至2023年11月中旬,广东省碳金融业务开展271笔,涉及碳排放权规模5624.8万吨,融资4.87亿元。
其次,肖斯锐认为,以碳核算标准的完善为转型金融量化评价提供了支撑。这是因为碳市场的发展丰富并完善了各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指南,为企业开展
低碳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方法论。
肖斯锐还提到,
碳交易市场建设可以为碳定价提供市场化工具,这有助于把控融资项目的碳排放。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