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盟碳关税法案(CBAM)于2023年10月正式进入过渡期,国内出口欧盟
钢铁、铝企业短期内面临披露成本增加的风险。而长期看,CBAM将于2026年对欧盟进口商正式征收碳关税,国内超排钢铁、铝企业将支付国内
碳市场与欧盟EU ETS之间的差价。根据清华大学
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数据,在碳关税下,钢铁、铝业的出口将会为我国企业增加6.8%的出口成本。同时,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内核算、报告及核查方法(MRV)及数据基础均已完备。国内钢铁、有色等八大排放行业进入碳市场在即,考虑到基准法能够更好刺激企业进行
低碳转型,参考电力行业使用基准法(而非历史法),我们判断
碳排放强度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可能提前到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此外,纵观A股金属企业国企占比较高,而金属行业内,国企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一方面聚焦在保护国家资源安全,另一方面在于建设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深化国企改革。因此,ESG治理既关系到企业生产成本优化,又可科学评估国企的社会责任履约,金属企业践行ESG治理势在必行。
版权申明:本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属第三方汇集推荐平台。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论不代表链门户的观点,链门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QQ:3341927519进行反馈。